一、竞赛项目设置与组别划分
本届赛事共设置32个大项,其中传统竞技类占比65%(田径、游泳、球类等12项),群众参与类占35%(健身气功、广场舞、羽毛球等20项)。项目组别细分为:
青少年组(12-18岁)
成年组(19-60岁)
银发组(60岁以上)
团体混合组(跨年龄组合)
特别说明:球类项目采用"1+1"赛制,即个人赛与团体赛同步进行。例如乒乓球设置男子单打(15-25岁)与混合团体(20-35岁)两个组别。
二、参赛资格审核流程
年龄证明要求:需提供教育机构或社区开具的年龄证明文件
健康状况评估:参赛者需提交近三个月内的体检报告(含基础生命体征数据)
特殊项目限制:高危项目(如马术、攀岩)要求提供专业运动等级证书
报名材料清单:包含电子版证件照(白底证件照,分辨率300dpi)、报名表(需手写签名)
三、赛程时间与场地安排
预选赛阶段(2023年9月-11月)
采用"区域责任制",划分6个片区进行初赛
群众项目采用积分累计制(每周3场社区赛)
复赛阶段(2023年12月)
设置3个主会场(红谷滩体育中心、奥体中心、八一起义纪念馆)
球类项目采用"主会场+卫星场地"模式
总决赛阶段(2024年1月)
采用"双阶段"赛制:前3天进行预赛,后5天进行决赛
设置实时数据大屏(观众可查询实时积分排名)
四、赛事积分与奖励体系
积分计算规则:
竞技项目:采用"基础分+奖励分"制(基础分=100分,每进一球/球+2分)
群众项目:设置参与分(20分/人次)+创新分(最高50分)
奖项设置:
个人奖:前三名(奖杯+证书+运动装备)
团体奖:设立"最佳组织奖""公平竞赛奖"
青少年组增设"潜力新星奖"(颁发培训基金)
奖励发放:
颁奖仪式后15个工作日内完成物资发放
设置线上领奖通道(需绑定参赛者身份证号)
五、赛事服务与保障措施
医疗保障:
每个赛场配备2名持证急救员
设置3个移动医疗单元(每500米覆盖1个)
数字化服务:
开发赛事专属小程序(含电子成绩查询、装备租赁功能)
实行"一码通"管理(参赛者专属二维码绑定所有信息)
交通接驳:
设置8条免费接驳专线(运营时间7:00-22:00)
主会场周边300米内设置5个临时停车场
南昌市第十七届运动会竞赛规程通过科学的分组设置与弹性赛程安排,有效平衡竞技性与普及性。其创新性体现在:①建立"基础分+动态奖励"积分体系,激发持续参与动力;②采用"片区责任制"降低组织成本;③数字化服务覆盖全流程,提升参赛体验。建议参赛者重点关注报名材料准备节点(提前30天提交体检报告)、特殊项目资格审核(需预留15个工作日处理)、积分规则(群众项目创新分占比达25%)等关键环节。
【常见问题解答】
青少年组参赛年龄计算方式如何界定?
答:以赛事举办日(2024年1月1日)为基准,计算实际年龄。
群众项目报名是否需要专业指导?
答:非必需,但建议通过赛事小程序参加线上培训课程(每周三场)。
赛事期间如何获取实时积分更新?
答:通过小程序"我的积分"栏目查看,每日更新至23:00。
特殊天气下的赛事调整机制?
答:启用B方案(室内场地),调整时间提前48小时通知。
团体报名是否需要统一服装?
答:非强制要求,但建议参赛队统一购买指定赞助商运动服。
奖项奖金发放方式?
答:个人奖金采用银行直通车(需绑定参赛者账户),团体奖金由赞助商直接汇款。
参赛期间保险覆盖范围?
答:包含意外医疗(最高赔付5万元)、运动损伤(最高赔付2万元)。
外地参赛者交通补贴政策?
答:凭参赛证乘坐接驳专线可享8折优惠,高铁站至主会场免费接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