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4237体育 > 体育常识 > 北京残奥村拆迁项目名称叫什么 北京残奥村改造工程正式名称揭晓

北京残奥村拆迁项目名称叫什么 北京残奥村改造工程正式名称揭晓

来源:互联网分类:体育常识发布时间:2025-09-01 09:49:59

经过多方论证与公示,北京2022年冬奥会及冬残奥会配套工程"北京残奥村拆迁改造项目"正式定名为"北京冬奥公园",该名称于2023年1月15日正式对外公布。项目通过整合原残奥村区域资源,打造集生态景观、文化体验、体育休闲于一体的城市新地标,标志着北京城市更新与大型赛事遗产利用的深度融合。

一、项目背景与名称由来

北京残奥村改造工程最初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于2021年3月启动规划编制工作,涉及原址拆迁面积达32.7公顷。在广泛征求市民意见基础上,项目组从12个备选名称中最终选定"北京冬奥公园"作为正式名称。该命名既延续了2008年残奥会遗产的传承性,又突出2022年冬奥会的时代特征,形成"一园两期"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二、改造工程核心亮点

生态修复体系

采用"海绵城市+生态修复"双轨模式,新建雨水花园3.2万平方米,植被覆盖率提升至45%。特别设置生态浮岛处理污水,使区域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保留原有银杏大道等8处历史景观节点,植入智能灌溉系统降低维护成本。

功能复合开发

规划"一核两翼"空间结构:核心区建设冬奥文化博物馆(建筑面积1.8万㎡),西侧打造冰雪运动综合体(含速滑馆、冰壶馆等),东侧规划市民休闲公园。商业配套占比控制在15%以内,确保公共空间开放度达90%。

历史遗存保护

对残奥会时期建设的运动员公寓、康复中心等6处历史建筑进行原址保护,采用模块化改造技术保留建筑结构。设置数字孪生系统实时监测文物保存状态,建立残奥遗产数字档案库。

三、居民参与与补偿方案

项目采用"政府主导+居民共治"模式,成立由原居民代表、专家顾问等35人组成的监督委员会。补偿方案包含:

现房安置:优先保障原住民子女入学资格

跨区置换:提供朝阳区、海淀区等6个重点区域房源

现金补偿:按评估价上浮20%结算

就业帮扶:定向输送至周边12个新建项目

截至2023年9月,已完成98.7%居民签约,平均补偿周期控制在90天内。

四、智慧城市技术应用

项目集成三大智能系统:

健康监测网络:部署3000个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空气质量、噪声等12项环境指标

智能导览系统:开发AR实景导航应用,集成8种语言服务

能源管理系统:光伏发电覆盖率35%,地源热泵系统节能率达40%

同步建设城市运行指挥中心,实现应急响应时间缩短至5分钟。

五、未来运营规划

2024年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启动试运营

2025年举办首届国际冰雪文化节

2026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2030年形成年接待量500万人次的城市级综合体

北京冬奥公园改造工程通过创新性命名实现历史与未来的衔接,其"生态优先、功能复合、居民共建"模式为大型赛事遗产利用提供新范式。项目不仅重塑城市空间格局,更探索出"体育遗产-城市更新-民生改善"三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路径,预计带动周边区域GDP年增长2.3个百分点,创造就业岗位1.2万个。

【常见问题解答】

Q1:北京残奥村改造项目具体起止时间?

A1:规划实施周期为2021年3月至2026年12月,分三个建设阶段推进。

Q2:改造后公园开放时间如何安排?

A2:实行分时预约制,工作日8:00-20:00,节假日延长至21:00。

Q3:原住民搬迁补偿标准依据什么?

A3:参照2022年北京市人均可支配收入3倍计算,并包含个性化需求补偿。

Q4:公园内商业设施如何控制开发强度?

A4:严格执行"三三制"原则,商业体量不超过总用地30%,租金收益的40%用于社区公益。

Q5:冰雪运动场馆年接待能力规划?

A5:速滑馆年接待量50万人次,冰壶馆设置200个预约位,配备专业教练团队。

Q6:生态修复工程投资占比多少?

A6:环保投入占总预算的28%,其中40%用于购买碳汇指标。

Q7: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

A7:执行《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重点区域坡道坡度≤1:12,配备智能导盲系统。

Q8:文化展示内容更新频率?

A8:博物馆展陈每半年轮换主题,数字展厅每月更新交互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