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背景与核心目标
北京冬奥征稿活动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后的延续性文化工程,旨在通过创意征集延续冬奥精神。活动由国际奥委会技术委员会与北京冬奥组委联合发起,设立总奖金池500万元人民币。重点支持冰雪运动科普、文化符号创新、科技冬奥应用三大方向,要求作品必须包含"冰雪五环"视觉元素或冬奥吉祥物形象。
二、参与方式与时间节点
活动采用线上投稿模式,注册需通过"冬奥创意云平台"完成实名认证。作品提交分三个阶段:9月开放申报(需提交创作计划书),11月初进入初筛阶段(专家评审占比40%),次年1月公布入围名单(公示期7天)。特别设立"青年创意奖"专项通道,18岁以下创作者可享作品版权优先保护。
三、创意方向与作品要求
艺术创作类需提交高清电子文件(JPG/PNG格式,分辨率不低于300dpi),互动游戏类要求附带可执行文件(PC/Mac版),科技应用类需提供技术白皮书。所有作品须符合《冬奥知识产权保护条例》,不得出现商业机构LOGO。建议采用动态设计(GIF/MP4)提升传播效果,文字说明控制在200字以内。
四、投稿技巧与加分项
视觉设计:优先采用渐变蓝白配色,可参考冬奥官方VI手册
交互体验:游戏类作品需包含至少3种多语言界面切换
技术融合:科技类作品建议结合AR/VR技术(需标注开发平台)
传播适配:提供微信小程序、微博话题等传播方案
知识产权:提前进行商标检索(推荐中国商标网高级检索)
五、评审标准与奖励机制
评审采用"3+1"模式(30%专家评审+30%公众投票+20%传播力评估+20%创新性打分)。特等奖(1名)奖励50万元+冬奥纪念品套装,金奖(5名)各获30万元+作品巡展机会。所有入围作品将获得官方数字认证证书,并纳入冬奥文化数字资产库。
【活动亮点总结】北京冬奥征稿活动通过多元赛道设置激发全球创意活力,严格遵循知识产权规范的同时注重传播适配性。评审机制融合专业评审与公众参与,奖励体系兼顾物质激励与精神认可。特别强调青年创作者的培养,为冬奥遗产的可持续开发奠定基础。
【常见问题解答】
Q1:非专业设计师能否参与艺术创作类?
A:可提交草图设计稿,需提供完整视觉方案(含配色说明、字体规范)
Q2:科技应用类作品是否需要原型开发?
A:概念性方案可接受,但需提供技术可行性分析报告(含开发周期规划)
Q3:已发表作品能否重复提交?
A:仅接受未公开发布的作品,投稿时需提供创作时间证明
Q4:国际创作者需注意哪些特殊要求?
A:需提交作品多语言说明(至少中英双语),推荐使用UNESCO多语言模板
Q5:获奖作品后续使用权益如何保障?
A:根据《冬奥版权协议》,获奖方享有10年全球独家使用权
Q6:作品传播数据如何影响评审?
A:平台自动抓取社交媒体转发量、百度指数峰值等12项传播指标
Q7:科技类作品的技术验证标准?
A:需通过ISO/IEC 25010质量标准认证,或提供权威机构测试报告
Q8:未成年人投稿需要监护手续?
A:需上传监护人签署的《创作授权书》,平台设有年龄验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