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4237体育 > 体育常识 > 北京冬奥会征稿比赛活动 北京冬奥会创意作品征集大赛

北京冬奥会征稿比赛活动 北京冬奥会创意作品征集大赛

来源:互联网分类:体育常识发布时间:2025-07-24 15:23:24

北京冬奥会创意作品征集大赛是面向全球创作者的综合性赛事,旨在通过多元艺术形式展现冬奥精神。活动覆盖冰雪主题设计、文化符号解读、科技融合创新三大方向,参赛者可通过线上平台提交作品,最高可获万元奖金及官方认证证书。作品需符合冬奥官方视觉规范,且禁止抄袭或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一、赛事核心信息解读

北京冬奥会创意作品征集大赛由国际奥委会授权,联合国家体育总局及多家文化机构共同举办。活动周期为2023年9月1日至2024年2月29日,设置个人/团队双参赛通道,单件作品提交上限为5GB。官方指定投稿平台为「冬奥创意云」APP,支持PC端与移动端同步操作。参赛者需注册时上传真实身份证明,未成年人需监护人代为签署电子承诺书。

二、参赛作品类型指南

视觉设计类:包含动态海报(分辨率1920×1080以上)、冰雪运动主题插画(单幅或系列)、冬奥吉祥物衍生设计(需体现地域文化元素)。2. 数字创作类:涵盖H5互动页面、3D建模作品(需标注软件版本)、短视频(时长≤3分钟)。3. 实体工艺类:手工艺品需提交高清九宫格图片,包含制作过程视频(建议30秒以内)。4. 文化研究类:提交学术论文或调研报告(字数≤8000字),需附参考文献目录。

三、创作技巧与规范

视觉规范应用:主色调采用冬奥五环标准色(红、蓝、黄、黑、白),字体使用官方授权的「冬奥运」系列字体。2. 技术实现建议:动态作品推荐使用AE+After Effects模板,静态设计可借助Canva内置的冬奥素材库。3. 文化融合要点:需包含至少两个以上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如剪纸、榫卯结构、节气元素),并说明其与冬奥项目的关联性。4. 版权规避措施:使用CC0协议素材库(推荐Pixabay、Pexels),商用字体建议购买Adobe Fonts年费套餐。

四、作品提交与评审流程

初筛阶段(2023.10.15-11.30):由AI系统自动检测格式规范,未通过者将收到整改通知。2. 专家评审(2023.12.1-2024.1.15):分设视觉组(权重40%)、技术组(30%)、文化组(30%),采用双盲评审制。3. 公示阶段(2024.1.20-1.25):入围作品将在官网进行48小时公众投票,得票率影响最终评分(占比15%)。

五、奖励与权益说明

金奖(1名):奖金10万元+冬奥博物馆收藏证书+奥组委实习机会

银奖(3名):奖金5万元+Adobe全家桶年卡+定制冬奥主题设备

优秀作品奖(20名):奖金3000元+官方电子勋章+作品商业化分成(按销售额5%)

特别贡献奖:授予在技术应用创新方面突破性表现的团队,颁发「冬奥科技先锋」称号

六、注意事项与风险提示

作品查重率不得超过15%,使用AI生成内容需在简介中标注。2. 涉及商业用途的作品需提前与奥组委签订授权协议。3. 提交前需完成「冬奥知识认证考试」(满分100分,60分合格)。4. 涉及敏感政治表述的作品将直接取消资格。

北京冬奥会创意作品征集大赛通过创新性赛制设计,构建了「创作-评审-转化」的完整生态链。其核心价值在于三个方面:首先推动体育IP的跨媒介开发,其次搭建传统文化现代化传播桥梁,最后培育具备国际视野的年轻创作者群体。建议参赛者重点关注「科技+文化」融合赛道,提前储备AR/VR技术能力,同时注意遵守《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条例》相关条款。

【常见问题】

Q1:非专业设计师能否参与视觉设计类比赛?

A:可提交基础设计作品,但需在简介中说明设计思路与技术实现方案。

Q2:团队参赛人数是否有上限?

A:建议不超过5人,需明确分工说明及知识产权分配协议。

Q3:作品是否允许后期修改?

A:初筛通过后可进行格式调整,内容修改需经技术组审核。

Q4:海外创作者如何提交作品?

A:需通过「冬奥创意云」国际版提交,需额外提供作品版权公证文件。

Q5:获奖作品如何实现商业化?

A:奥组委将提供「冬奥创意工坊」孵化服务,协助对接品牌方。

Q6:未入围作品能否申请二次参赛?

A:需在活动结束后30日内提交申请,经审核后方可参与次年赛事。

Q7:未成年人参赛监护人需准备哪些材料?

A:需提供身份证、监护人身份证、参赛作品承诺书扫描件。

Q8:技术类作品是否需要源文件?

A:仅要求提交最终成品,但建议附技术实现文档(PDF格式≤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