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北京冬奥会期间,多家文化机构联合发起诗词创作征集活动,面向全球诗词爱好者征集与冬奥主题相关的原创作品。活动涵盖诗词、词赋、对联等多种文学形式,重点鼓励展现冰雪运动精神、传统文化与现代体育融合等主题。本文将详细解读征稿范围、投稿方式、时间节点及参与技巧,帮助创作者高效完成作品提交。
一、征稿主题与内容方向
本次征集聚焦"冰雪之约"与"文化传承"两大核心主题。作品需包含以下元素:
冬奥项目特色:如速滑、冰壶、滑雪等运动的诗意化呈现
传统文化符号:融入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等文化意象
国际交流视角:展现中外体育文化交流的感人故事
科技与人文结合:表现智能场馆、环保理念等现代成就
创作形式包含七言绝句、词牌创作(如《临江仙》《沁园春》)、新诗、对联等,单篇字数控制在100-300字,鼓励多组作品组合投稿。
二、投稿方式与格式规范
提交渠道:指定邮箱(poetry2022@olympic.cn)每周三开放接收
文件格式:PDF与Word双版本提交,标题注明"作者+作品类别"
附件要求:配图需为原创手绘或高清摄影,分辨率不低于300dpi
字体规范:正文使用宋体小四,行距1.5倍,段落间距固定值20磅
重复检测:严禁抄袭,提交前需通过知网查重系统(重复率<15%)
三、时间安排与流程节点
活动周期分为三个阶段:
预投稿阶段(2022.1.1-3.15):开放线上投稿与作品预审
精选公示阶段(2022.4.1-5.15):公布入选作品名单及修改建议
正式评选阶段(2022.6.1-7.15):由文化学者、冬奥专家联合评审
特别设置"冬奥特别奖"(3名)与"传承创新奖"(5名),获奖作品将收录进《冬奥诗词典藏》并赴各国文化机构巡展。
四、作品展示与传播渠道
入选作品将通过以下平台进行多维度展示:
线上:冬奥官网诗词专栏、央视文化频道专题页面
线下:国家体育场"诗词长廊"实体展览、北京图书馆特展
数字化:开发H5诗词互动小程序,支持AR场景化朗读
国际传播:通过"一带一路"文化合作机制译介海外版本
五、参与技巧与注意事项
元素融合技巧:采用"五感描写法"(视觉/听觉/触觉等)增强画面感
诗词结构优化:注意平仄搭配(七言诗押平水韵),词牌需符合格律
投稿时间策略:建议在每月1-15日提交初稿,预留修改周期
格式自查清单:包含字数统计、文件命名规范、版权声明页等
应急处理方案:如遇技术问题,可拨打服务热线400-800-2022转3
本次征集活动通过诗词创作架起体育与人文的桥梁,既传承了中华优秀文化,又创新了文化传播形式。参与者需注重主题深度与形式创新,把握时间节点提升作品质量。作品将形成"线上传播-线下展览-国际交流"的立体展示体系,为冬奥遗产注入持久文化价值。
【常见问题解答】
Q1:非汉语创作者能否参与?
A:接受双语创作,但需附标准中文翻译及创作理念说明。
Q2:已发表作品是否可重复投稿?
A:仅接受首次公开发表作品,需提供原载媒体授权证明。
Q3:个人隐私保护措施?
A:采用匿名评审机制,作品信息仅用于活动期间使用。
Q4:获奖者是否有物质奖励?
A:提供证书+奖金(特等奖5000元/篇),优秀作品稿酬300元/篇。
Q5:投稿后多久能收到反馈?
A:预审阶段3个工作日内回复,正式评审周期约60天。
Q6:如何获取创作素材?
A:官网提供"冬奥诗词素材库"(含30GB相关图片/文献/音频)。
Q7:作品版权归属?
A:作者保留署名权,主办方拥有传播使用权(活动结束后自动失效)。
Q8:特殊格式作品如何提交?
A:书法/篆刻作品需邮寄至北京冬奥组委文化部(邮编100000)。